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督导动态

督导动态

关于开展2014年优质课堂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及湖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做到以教学常态化为推手,加快推进信息化教学与管理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学院决定通过将常规教学检查与竞赛评比相融合、采取学生与同行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开展优质课堂评选活动,此活动中观摩学习评价阶段内容纳入新进教师的培养计划中,具体方案见附件,请各系部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组织落实。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4 3 3

附件: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优质课堂评选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构建在教学常态下学生喜欢、方法灵活、手段先进的高效课堂。同时,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经研究决定,在学院开展优质课堂评选活动。

二、评选原则

1、公正公平原则。对所有课堂均采取公开选拔、随机听课、公正评价。

2、真实性原则。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不打招呼、不作暗示,评选常规教学中真正高效高质量的课堂。

3、研学结合原则。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候选优质课并参与评价,以评价的方式引导研究,以观摩的方式深化学习。

三、评选程序

1、第一阶段--推荐评选

全体学生参与,各行政班级推荐最多两名“最喜欢课堂”任课教师(学习委员组织全班同学评议,得出本班推选结果,选派一位代表投票);全体教师参与,各系部按任课教师人数的20%推荐“系部优质课堂”任课教师;全体院教学督导员参与,教学督导室非均分推荐20名“院教学督导优质课堂”任课教师。

“最喜欢课堂”满分40分,按公式计算分值(其中M表示得分,N表示任教班级数,n表示班级推荐票数--每班只派一位代表投票);“系部优质课堂”和“院教学督导优质课堂”满分各占30分,三项之和得分高低排名选取前20名为优质课评比候选人,第一阶段分值权重0.3

2、第二阶段--听课评比

在教学常态下,不改变教学计划,不事先通知,院评委对20名优质课评比候选人进行随堂听课评分,第二阶段分值权重0.6

3、第三阶段--观摩评价

在教学常态下,不改变教学计划,不事先通知,2013年新进教师对20名优质课评比候选人进行随堂听课观摩学习评价,第三阶段分值权重0.1。欢迎其他教师观摩听课,但不参与评价。

四、课评标准(百分制)

1、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育人为本,能力本位,教、学、做、评(养)合一(10分 )。

2、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严谨,知识、技能、态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目标体现贯穿教学全过程(10分 )。

3、教学内容:把握内容娴熟,教学内容充实;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处理教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合理选取教学内容(10分 )。

4、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有针对性地采取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有针对性地采取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教学(10分 )。

5、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15分 )。

6、教学手段:能针对性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建立虚拟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情境,拓展课堂管理空间(15分 )。

7教学环节:教学准备充足,教学设计严密,教态自然亲切,讲解简练准确,表达感染力强,课堂组织有序,课堂气氛活跃,主体作用显现,教学考评结合(15分 )。

8、教学效果:能较好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兴趣得到加强,难点基本突破,通过随堂测评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好(15分 )。

五、组织实施

1、优质课堂评选工作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教学督导室、人事处、高教室配合完成。

2、成立优质课堂评选工作小组。

长:舒均杰

副组长:隆 贺新元

员:唐轮章 谭文培 田伟军 曹红玲

事:许 黄海平

3、进程安排

宣传发动:227日--315

推荐评选:316日--331

听课评比:401日--506

观摩评价:506日--610

学生推选由教务处组织完成,全体学生参与,各行政班级推荐最多两名“最喜欢课堂”任课教师;系部推荐由教学主任组织,全体专任教师参加推选本学期有教学任务的“系部优质课堂”任课教师,于328日前报教务处许珊;院督导推荐由教学督导室组织推荐候选人,于328日前报教务处许珊。

评选工作小组组织专家随机听课,按课评标准百分制评分,取均值。

新进教师随堂听课学习评价,赋权重计算总得分排序,取前10名。

六、表彰奖励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并授予“课堂教学十佳教师”称号,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2000元、1500元和1000元,在20149月庆祝教师节大会上予以表彰奖励,且将作为推荐参加省级名师课堂等相关项目选拔及评优评先的基本依据之一。

教学督导室、教务处

2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