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名称: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430307

二、培养目标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培养掌握新能源材料开发、制备、性能测试、应用技术以及相关设备运行维护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及专业拓展课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化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工程制图与CAD、机械制造基础、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新能源材料科学基础、化学能源技术、锂电池电极材料技术、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化工生产与DCS、化工单元操作等。

四、就业方向

面向锂电全产业链体系:在电池制备上游从事正、负极、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材料生产的操作、设备运维、质检;在电池制备中游从事电芯生产、Pack等工艺的生产操作、安装、调试、质检、设备维护;在电池制备下游从事退役电池阶梯利用、修复、资源化等工艺的电池筛选重组、物理分选、有价金属提取、正负极材料修复再生等工序的操作、调试、设备运维、质检等工作。





新能源器件组装

pack激光焊接生产线





锂电池极片生产车间

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





光伏玻璃生产线

锂电池检测

五、专业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制定基于工作任务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标准、岗位人才需求、教材大纲制定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以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完善虚拟仿真、AI智能体等数字资源;建设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建立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打造专兼结合、专业水平高、教学教育能力强的教学团队,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六、发展目标

依托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2名),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实施工学结合、现场工程师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建成区域新能源材料领域优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的区域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