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期、关键期,也是厅信息化办作为实体性处室正式运行的第一年。我办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以“落实推进责任、调动各方力量,强化试点引导、推广典型经验,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成效”的推进方式,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
1.坚持规划引领。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纲,认真研判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际和需要,制订《湖南省推进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三通两平台”各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重点、方式和措施。
2.推进机制创新。探索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新机制,积极推动“企业投资建平台,院校按需购买服务”信息化建设新模式。与中国电信、北京安氏领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吸引更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众多的优秀企业参与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
3.实施重点突破。科学分析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和实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网络空间教学的纵深推广,县域内统筹推进“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建设,利用网络空间平台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培育更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湖南品牌”。
二、扎实推进重点工作
4.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在秋季开学前,使3480个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接收设备安装到位、资源配送到位,并在秋季开学时全部投入使用,实现每个教学点至少能够利用数字资源开好1门此前无法开好的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建设模式,明确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的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协同推进县域内教育城域网建设。完成40%以上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宽带接入,并加快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
6.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积极探索资源应用模式,为学校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源服务,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到50%以上的中小学校,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通过网络空间资源开好此前不能安排的音体美健课程”工作试点。实现宽带接入学校30%以上的教师能够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7.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向纵深推进,实现覆盖率超过30%。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评选一批“网络空间教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探索利用空间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
8.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组织开展多种模式的资源应用。完善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建“教育新干线”、“高教新干线”、“基教新干线”,建设完善“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职教新干线”、“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一批机构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2013年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视频资源100万个,原创性文本资源1000万篇,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点击浏览突破2亿人次。
9.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启动湖南省教育数据中心的规划论证和立项建设工作。启动湖南省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加快教育视频会议系统改造和机关内网办公平台完善,推动实施一批教育管理信息化试点项目。
10.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力度。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纳入教师教育培训规划,通过集中培训、在岗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重点完成教学点100%教师和实现宽带网络接入学校70%教师的培训。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训,组织市州(县区)教育局长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
11.充分发挥试点项目的引导示范作用。根据工作进展和发展需求,新确定一批国家和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试点学校和试点项目,鼓励和推动各地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一批试点项目。加强对试点单位和试点项目的组织领导,通过组织抽查、中期评估、经验交流等活动,对试点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动态调整,推动试点转化为示范。
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2.健全组织机构。推动各地各校加强统筹,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机构,归口管理和统筹协调本地本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调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分类指导。组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落实教育信息化标准管理审查机制,制定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标准等标准规范。
13.加强经费保障。制定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管好用好省本级财政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推动各地各校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根据教育部要求,研究探索明确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占公用经费的统筹使用比例,探索实施允许学校使用公用经费购买信息化服务的政策创新。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形成多渠道经费筹措体系。
14.组织督导考核。根据教育部要求,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范畴。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度考核制度,本着促进工作,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原则,对市州教育局和高等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实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并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评选一批“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15.促进资源整合。加强沟通协调,将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与“数字湖南”、“为民办实事”等重大工程结合起来,与合格学校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创建、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等重大项目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各类政策、资金与资源。
16.加大舆论宣传。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发布新闻通稿、建立网站专栏、在高级别媒体主题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信息化在发展教育民生、促进教育均衡、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师生员工转变观念、明确责任、履行职责,真正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局面。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17.狠抓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执行力。严格执行国八条、省九章和厅一号文件要求,时刻紧抓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处室成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严格各项廉政和绩效考评制度,科学制定和细化我办各项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积极构建科学、和谐、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秩序,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
18.建立经常性的学习机制。深入推进学习型处室建设,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