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1月9日,由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4年第一届化工装备技术和智能焊接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我校成功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21所院校的50支参赛队参加比赛,其中化工装备技术赛项分为高职组和中职组;智能焊接机器人赛项分为教师组、学生高职组和学生中职组。
11月6日,在二楼图书馆报告厅召开了赛项开幕式。各参赛团队领队、指导老师及参赛选手,裁判代表及23级化工装备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专业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于红军,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化工装备技术类专委会主任、学校党委书记陈超,化工装备技术类专委会副主任、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文申柳,化工装备技术类专委会副主任、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校长符兴承,学校校长隆平、副校长田伟军、魏勇军,专委会秘书长、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向寓华,专委会化工装备技术组组长、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安改娣,专委会智能制造与材料工程组组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增材制造学院院长邱葭菲等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文申柳主持。
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化工装备技术类专委会主任、
学校党委书记陈超讲话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文申柳主持会议
陈超对前来指导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举办本次赛项是提升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产品维修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化有效路径,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他感谢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各兄弟院校对学校的信任和关心,并表示将竭尽所能做好赛事服务,确保本次比赛组织有序、公平、公正。
于红军肯定了本次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次举办此类赛项,具有里程碑意义。指出赛项内容及模块设计较以前赛项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赛项模块设计有了新变化。本次竞赛不再设置测绘和钳工制作,新增了典型化工装备运维仿真模块,并将高职组的实操对象由以前的单级离心泵提级为多级离心泵,装置取自企业中聚丙烯生产的真实工段。二是融入了智能制造控制技术。采用了工具智能柜,根据选手选取工量具的情况进行自动评分;检修完成后,其运行振动值等关键数据自动采集,且由评分系统自动评分。本次大赛的方案设计力求体现数字化、智慧化及生产性。三是成绩评判更客观公平。理论和仿真两个模块均采用平台系统进行考核,实操模块也引入了自动评分系统。她勉励参赛团队珍惜机会、全心投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突破自我、展现风采。最后,她预祝赛项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于红军讲话
随后,申志刚和李志军作为裁判代表和选手代表分别宣誓。
裁判代表宣誓
选手代表宣誓
开幕式后,两个赛项分别召开赛项说明会及领队会议。并抽取顺序签和场次签。
赛项说明会
为确保赛项公开公平公正、顺利进行,裁判均采用回避制,且遵循省内与省外(≥40%)兼顾、学校(含普通本科、职业本科、高职高专)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并成立仲裁组和技术组。赛前召开相关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职责,确保零投诉,圆满完成赛项各项工作。在竞赛过程中,仲裁组坚守在比赛现场。
仲裁组工作会议
技术组工作会议
于会长在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赛项裁判室指导工作
于会长在化工装备技术赛项裁判室指导工作
化工装备技术赛项现场
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赛项现场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赛项筹备工作,党委书记陈超、校长隆平、副校长田伟军、魏勇军等校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在比赛期间,教务处、党政办、后勤处、宣传部、保卫处、图书馆等部门的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为赛项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机械工程学院为了更好的将2个赛项的组织工作、参赛工作落地抓实,领导班子和指导团队、服务团队精心谋划,力求实效。院长向寓华带领专业教师团队深度参与赛项内容设置、赛项装置校企共同研发、仿真展示、考核体系设计等工作。
全体裁判、领队、指导老师、参赛选手以及赛点工作人员、志愿者通力协作,顺利完成了赛项各项安排。赛事承办服务工作获得了专家、领导和裁判的高度肯定。裁判表示:切实感受到全国化工职业教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脚踏实地和与时俱进。
经过激励角逐,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向寓华、何鹏飞、冯修燕、刘智湘、张治坤、张冠勇、赖春明等老师指导的化工装备技术22级学生莫雪松、吴宇翔团队和李志军,包林刚团队均获化工装备技术赛项高职组团体一等奖,智能制造装备技术23级学生戚福华、刘婷婷、邓俊杰分别获智能焊接机器人赛项高职组个人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张冠勇老师获智能焊接机器人赛项教师组个人一等奖,赖春明老师获智能焊接机器人赛项教师组个人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