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概论》实践教学大纲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教育课部

0一一年三月一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2、力求以实践教学深化和拓展课堂理论教学时空,巩固和拓展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与原则

㈠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认识国情、认识社会,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㈡教学原则

本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不仅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而且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直至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教学实践活动的选择,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省内、市内、校内实际,不搞形式主义。

2、时效性: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高校政治理论课中来。因此,本课程实践教学,要讲求时效,实践活动要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3、实效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围绕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用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内化为自身的品行等问题来展开,实效性是判断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形式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院实际,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

㈠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具有实践特征的教学活动与环节。

㈡课外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教学有两个板块,一是感知性实践,即不直接置身于现实社会生活,而是间接地感受现实。主要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及其相关的重要政策文献与时政文章;制作毛泽东、邓小平生平事迹和展现改革开放成果的ppt;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赛、红歌合唱赛,参与和指导大学生社团的活动等。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主要包括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参观革命圣地、参观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展览等。

㈢网上实践教学

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的研讨。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见附表——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建议表

五、教学考核

㈠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指标

活动态度——参加活动的次数,以及每次完成任务情况;

合作意识——分工协作、主动、自律等意识;

实践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实验、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创新能力——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发现和探究意识;

活动收获——对探究、调查等方面的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活动中的感悟与成果。

㈡评分标准及评定方法

1、评分标准:出勤情况20%,参与态度10%,合作意识10%,创新能力10%,心得体会30%;任务完成情况20%

2、评定方法:考核按百分制,根据“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采取个人自评、活动团队或班干部初评,报任课教师考核审定的方法。

3、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与实效,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本课程期末总成绩。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学院所有专业,实践教学总学时16学时;

2、实践教学随理论教学进度,各理论课教师根据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每学期有选择地组织8学时左右的课外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比接近41

3、实践教学活动要求有严格的设计与操作过程,具体包括:①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②操作程序;③具体内容(题目);④评分标准;⑤操作实录(主要包括时间安排、学生分组情况、实践教学成果、录像及照片资料等);⑥总结。

七、参考文献

《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 王小云、王辉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 冯艾、范冰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 陈曦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号)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

 

 

思想政治教育课部周炳炎执笔

0一一年三月一日

 

 

 

 

 

 

 

 

附:                 实践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建议表

教材

体系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