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研科研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一、课程的指导思想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改革后的四门课程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即1、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要突出重点,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3、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具体到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要求是:要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上述意见,确定的指导思想就是:第一,全面、准确地把握和落实中央关于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基本要求。就是结合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讲清理论、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第二,突出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努力使教材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不仅要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懂得为什么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着重从正面剖析问题、讲清道理、切中要害,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简称“05新方案”)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积极探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新载体。

二、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解决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问题。教学方法改革集中在四个方面。

1、是对一般教学方法的改革,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除传统的讲授法之外,探索采取专题讲授、原著选读、课堂演讲、主题辩论等多种形式,并辅之以暑假社会调查、课外读书读报等形式。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组织 “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农”问题课堂讨论,“红旗飘飘”征文活动,假期大学生自愿者活动等,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寻求师生思想的交叉点,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帮助他们形成分析现实问题和正确认识国情的方法。

2、树立“问题意识”, 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永葆时代光辉。

理论是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活生生的实践, 就没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丰富多彩的, 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也需要理论进一步发展给予解决。如当今时代的全球化问题、职工下岗问题、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民主政治发展问题、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道德困境问题等, 这些都需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回答, 这些问题与实践紧密相联, 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联。但是, 由于书本上本身较少涉及, 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准备相对不足, 或者是由于这种问题太敏感, 都有或多或少遇到问题绕着走的情况。结果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老师解决不了, 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又讲了很多。本来是活生生的理论变成僵化的和没有生机和活力的理论。因此,必须树立“问题意识”, 时刻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并用理论予以解答。

3、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普遍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同时积极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试点工作。本课程教学网站的设计目标是,学生和教师进入网站就能够较好地解决学习和备课问题。

4、专题探究案例教学法。在选编案例时,要求所选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应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有针对性,所编写的案例必须帮助学生澄清理论上的是非界限,解决思想认识上的迷惑;要具有开放性,便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领会本门课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的精神实质。案例教学,教师从一个解惑者、演讲者、讲授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的角色,充分反映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特色。

三、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针对本门课程特点,每学期安排一到两次爱国主义影片教育,观看后要求撰写影评,这样以来就加强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同时,实施“走出去”的方针。其一,组织或动员学生到附近的工厂企业深入调查(冶炼厂、化工产等)了解新型工业化进程;其二、到农村调查,深切体会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三、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1、改革考试目标,既考核学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掌握程度,又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试的内容上,侧重于对理论应用的考核。

2、改革考试方法,将过去单一的闭卷、闭卷+开卷等考核方法变为笔试+论文+平时的考核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论题、查找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等系列实践环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受到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

3、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制订一套将平时上课表现、调查报告、讨论、辩论、演讲赛、到课率等情况综合起来考核的办法,以此来加强教学管理、强化纪律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