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课中关于课堂讲授法的几点思考
——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王炎平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株洲 412004)
摘要:课堂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须深刻认识到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在运用课堂讲授时,我们不能填鸭式,要探索如何创新讲授的方法,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 创新 讲授法
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更偏重于理论性。我们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认识清楚的是课程性质和主要任务,然后再思考学生及探讨教学方法。遵循的模式是“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多样。在本文中,我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关于讲授法的认识和运用作一梳理。
讲授法似乎与现在倡导的教学改革背道而驰,但仔细理解教学改革的实质,就发现不是那样。教学改革,简单理解就是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改进一些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之所以要改是因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好方式,并在实践中反复证明了正确性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保留下来。教学改革并不是改所有的教学方法,一句话概括,好的保留,不好的就改。好与不好的判断标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的使用与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生的实际有关。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政治课教学离不开讲授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学生的层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起点较本科低,自学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强,再加上政治课的特殊性,要阐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并且要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若一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则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一般比较叛逆,他们的自主学习很难发现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他们有的甚至还感觉西方的制度更加美好。因此,面对课程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中,应该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方法,通过引用大量的事实,来论证我国制度的优越性,西方政治制度的缺陷。这种论证不是传统说教,而是以事实为依据。传统说教只会让反感我国政治制度的学生更加反感。因此例举事实学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而这样类似的事实学生难以在自主学习中挖掘出来。事例的来源在于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我在平时看书、看报或看新闻中,都会把其中与教学有关内容摘抄或保留下来,留做以后教学之用,丰富课堂内容。对于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也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不要去否定一切,西方的制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国的政治制度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思想政治课中的意识形态教育离不开讲授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教育,宣传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教学中的讲授不可或缺。但又不能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必须创新讲授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目前的关系中是互利共赢,但意识形态的斗争依然存在。如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活动,尤其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让国人体会到是西方打压中国的政治工具。其奖项的评选,已经失去了和平意义,似乎与和平无关,更冠上了政治色彩。还有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当时看到一篇文章:《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模式越来越吸引人》,说到中国改革之初,各股力量各怀心思,其中西方的政客们很高兴,他们想借助改革开放置中国于死地,中国仿佛已经被他们判死刑了。通过这样的讲授教学,学生自然树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时刻存在着,若无斗争,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意志教育需要讲授法
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教育,还包括情感意志方面的教育,这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每个学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丰富的情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学生课外自主搜集材料外,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些讲授至关重要。如在课堂中例举伟人的事例或平凡人故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我给学生讲述马克思的故事,他在学习中敢于批判,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颠覆前人的哲学,从而造就了他的学术成就;他为了人类的伟大事业被很多国家驱逐出境,生活历经磨难。在学《毛泽东思想》中,给学生介绍《恰同学少年》课外看,同样是年轻人,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给学生讲述毛泽东的战争故事,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了革命;他在革命战争中痛失亲人和骨肉分离:他的一个妻子,2个弟弟,一个堂妹和一个儿子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妻子贺子珍在长征时,中12处子弹,差点失去生命;为了革命,他的孩子有的送人,至今无下落、有的给其他人代养后面流浪街头被反动派打伤,如毛岸青在上海流浪时被打成脑震荡。妻离子散、失去亲人、骨肉分离,这是常人难以体会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但他在不断地经历着。在学《邓小平理论》中,给学生聊聊他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被称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他始终坚持真理,在困难面前从不屈服铸就了他独特的人生经历。还有80后李春华舍己救人的故事、长江大学90后的三名英雄的事例,都是学习的榜样。这些生动的事例讲述,一方面学生更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有了前进的动力。
四、在讲授法教学中,还要注意讲授的方法
我比较普遍使用的是事例讲授法。讲授的事例选取要是课本之外的,而不是老生常谈的大家都知道的。学生一般对课本之外的比较感兴趣,才会专心去听。除此之外,时间加减法也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时间加减法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时间概念,认识到党的理论、政策、路线的来之不易。比如我在给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本质》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几个有关时间的问题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一个探索的艰难的过程。从1815年莫尔《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再到1917年十月革命,最后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期间经历了177年,从《共产党宣言》算起,经历144年,我们终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一个认识的方向,这也说明了邓小平的非凡之处以及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即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例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中,邓小平1979年开始酝酿,1992年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在党中央和邓小平的脑海中酝酿了13年,再对比苏联的改革,300天、500天私有化方案。这说明我们选择市场经济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理性的选择。还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97年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其中可以计算新中国成立48年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41年之后,我国才确立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前无古人,告诉学生制度的探索来之不易,而且每一项制度都是经过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类似的时间加减法还有很多,不一一说明。本人觉得,用这种方法最能说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难,建设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五、结论
因此,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讲授法是不可或缺教学方法,它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讲授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改革创新讲授的方法。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课堂的讨论、辩论。课外的参观、社会调查等。我们要努力丰富课程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真正进学生的头脑,最后外化为学生的满腔热情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