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大中小思政理论课“手拉手”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在市二中初中部开展
前言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大力推进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提升我市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12月25日,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化工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株洲市大中小思政理论课“手拉手”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开启了株洲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的首次尝试。
本次活动分为开幕式和现场授课两个环节。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建国、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兼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易棉阳和院长李正军,市教科院院长王开和以及株洲市二中校长曾湘漳出席了开幕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平贵博士、邓世平博士及学院教务办刘双强主任、5门课程教研室主任陈秋平、唐钰成、杨正香、向汉庆、余宵,湖南化工职院思政部教研室肖威主任、佘知资主任,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思政部教研室王雅琪主任,株洲市教科院思政教研员张曼平主任、余民主任,株洲市部分高中、初中、小学的思政教师与会。
开幕式由李正军院长主持,他在讲话时说到思政理论课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市二中曾湘漳校长从学生角度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上好思政课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基础性工程,让思政课成为真正引领学生成长的关键课程。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开和院长强调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应有大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从全时空、全课程、全过程进行思政教育,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兼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易棉阳书记提到,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大故事,挖掘株洲本地故事,讲核心价值观要从历史的故事中慢慢发散出来,根植经验和实践,坚持纵向和横向的两个一体化。
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建国代表市教育界表达对本活动鼎力支持的各大中小学校的感谢,并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
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姚冬梅教授现场讲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姚冬梅教授从中国梦是怎么提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途径进行详细的阐述。她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需要担当起历史重任,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株洲市二中易伍星老师现场讲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易伍星老师立足高中学校,教材和学情把握精准,教学思路清晰科学,以北斗系列贯穿整节课,设计四个情景,引导学生以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为主,穿插谈话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北斗凌空全球圆梦,圆了谁的梦?北斗三号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北斗系列描绘的路线图,追梦新时代激发青年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感,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樟树坪小学付维老师现场讲授《走进新时代,争做好少年》。付维老师通过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努力实现生活化教学以及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用活动串联课堂等教学方法。紧扣主题,激趣导入。付老师认为“思政譬如花,社会乃其根,土活椒兰茂,源开江海深。”并希望我们的道法课程教学根植于时代生活的土壤,播种希望与美好的种子,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收获全面健康茁壮成长的童年!
株洲市二中初中部教师郭圳老师现场授课《中国人 中国梦》。在简单清晰的导入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能够实现飞天揽月梦?并让学生结合吴晓飞的追梦故事,说一说吴晓飞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共圆中国梦和中国人自信的原因,最后通过圆梦大舞台的活动,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感受国家力量、民族兴旺,让学生真正做到不负韶华逐梦前行。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株洲市大中小思政理论课“手拉手”一体化集体备课活动成功开展,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思政课教材理论深度发生变化,思政老师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如何在更高层次上,更全面地把握教材的方向进行了深度探索,这样的“大中小”集体备课能够让各个学段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