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打造我校学生工作品牌和特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依据
《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办法》(教育部第43号令)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
二、建设目标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总体目标:立足学校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专题研究、成果推广、选派进修、评选先进等方式,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最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建设要求
1.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6人以上。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首期建设时间为2年,工作室要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带动我校其他辅导员努力开展工作,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2.工作室要围绕本工作室的主题方向,针对学生工作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坚持研究与实践并重的建设理念,进紧密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成长规律,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公开发表有关理论研究文章5篇以上,并制定成果转化具体措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3.工作室根据建设规划,以在某一专题工作领域的特色工作为具体依托,总结好的做法,立足本院,面向全校,提供个性化辅导、咨询和服务。
4.以工作室建设实践成果和项目负责人前期研究理论成果(2个省级思政课题和1个省情咨询课题成果)为基础,充分借鉴国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经验,坚持实践创新、理论深化,将本项目团队建设成为省内示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并形成工作品牌。
四、建设举措
1.辅导员能力提升工程
(一)辅导员业务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团队研讨、专题辅导、业务培训、辅导员技能比赛等途径,提升辅导员工作室团队成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业务水平;以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为主要方式,提升工作室团队成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理论研究水平提升计划:通过课题申报、成果评选等方式,鼓励辅导员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开展专学生教育管理的专题研究,不断提升工作室团队成员科研水平和理论水平。
2.大学生成长导学工程
(一)名师导学计划:组建由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同时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构成的学生导学团,制定不同的教育指导工作方案,通过讲座、专题辅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使专业技能的养成。
(二)心理健康指导计划:组建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团队,根据当代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性,面对学习、生活、工作压力,进行心理健康的专题教育与辅导,培养其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优秀品质,提高社会竞争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计划:组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工作团队,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归类,研究分析不同成长环境、社会现象对学生的群体差异及具体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工作方案,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进校园和谐。
(四)就业指导计划:组建就业指导工作团队,根据毕业生的教育背景、性格特点、自然条件、学业水平等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就业趋向(继续深造学生、直接就业学生等),制订指导方案,开展与针对性的就业引导、帮扶工作,最大程度上实现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高校的就业目标。
(五)创新创业指导计划:组建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团队,对学校资源整合、优化、再利用,开展创新工作和品牌项目的培育。通过创新创业大讲堂、教育实践活动等,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建设保障
1.建设经费保障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经费支持由湖南省教育工委下拨立项建设经费3.0万元,学院给与项目建设1∶1的配套专项经费支持。此外,学校设有专项学生活动经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经费主要用于工作研究、工作论坛与讲座、图书资料购置、网页建设以及外出学习考察等,由主持人按照财务制度支配使用,接受学院审计。
2.场所保障
各二级学院要给工作室提供单独的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学院学工部(处)网站首页要搭建辅导员工作室特色网页。
五、管理与考核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管理指导。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处)要把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深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抓手,负责辅导员工作室的管理与考核,起草制定建设考核标准,负责择优推荐省级辅导工作室立项申报。各二级学院负责本二级学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管理与考核。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2017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