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项目
|
分值
|
评 选 内 容
|
||
1.教师风范
|
|
10
|
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
|
|
2.授课情况与教学水 平
|
授课情况
|
10
|
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坚持讲授基础课程。
|
|
教育思想与教学内容
|
5
|
教育思想先进,符合时代要求;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条理性强,符合认知规律;能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教学内容能与国际同类课程媲美,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
||
教学艺术与 方 法
|
5
|
因材施教,方法灵活;课程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创新熏陶;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与应用,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好,有自己研制的多媒体课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文授课部分使用普通话。
|
||
教学成就
|
10
|
主持过重大教改项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做出重要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发表多篇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或出版具一定影响的教改教研专著。
|
||
教材建设
|
5
|
自编、主编高水平、有特色、版本新的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
||
教学效果
|
10
|
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在全国同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在国内起到示范作用;学生评价优秀。
|
||
3.教学梯队建设与贡 献
|
|
10
|
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重视教学队伍建设,作为课程主持人或主讲教师对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形成本校该领域教学的历史地位做出重要贡献。
|
|
4.科学研究与学术水 平
|
学术地位
|
10
|
学术造诣高,在同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
|
科研能力
|
10
|
主持或承担多项高级别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特殊学科的,酌情考虑)。
|
||
学术成就
|
10
|
出版多部科研专著或发表多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的学术意义或社会经济效益大。
|
||
5外语水 平
|
|
5
|
有用外语发表的学术论文,外语交流能力强,能使用外语讲授课程知识要点(特殊学科的,酌情考虑)。
|
评选项目
|
分值
|
评选内容
|
||
1.教师风范
|
10
|
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事业心强,富有创新协作精神;治学严谨,教风端正,诚信育人,为人师表。
|
||
2.企业经历与行业影响力
|
15
|
具有相关企业相应技术工种3年以上的专职工作经历,且近3年仍能在相关企业参加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并做出实际成果,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
|
||
3.
教
学
能
力
|
教学思想与 教 学理 念
|
15
|
积极研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将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要求融入专业发展规划和课程改革的设计之中;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
|
教学艺术与 效 果
|
15
|
注重分析学生群体特点,坚持因材施教;教学手段先进,应用得当;教学方法灵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开发学生潜在能力。教学效果好。
|
||
教学资源建 设
|
10
|
积极进行教学条件建设特别是实训教学训练条件的建设,注重传统教学仪器设备的改造和二次开发,以及相应教学实训项目的设计和更新,并能有效应用于本专业领域教学中,有一定推广价值;能够及时编写(或选用)高水平、具有高职特色的新版教材;积极开展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数字化。
|
||
教学组织与 管 理
|
10
|
能够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面有创新举措;积极进行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方法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
4.技术服务
能 力
|
15
|
面向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主动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项目,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并对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主持或承担有来自相应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或获得有具有产业价值的技术专利。
|
||
5.教学团队
建 设
|
10
|
重视教学梯队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助本专业教师关注一线用人部门对高技能人才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育人水平,重视师德教风建设,促进教师的职业养成,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团队文化。
|
序号
|
候选人
|
年龄
|
专业技术职务
|
行政职务
|
主讲课程
|
所属学校、院系
|
类别(本科/高职高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候 选 人
|
|
|
主 讲 课 程
|
|
|
学校名称(盖章)
|
|
|
主 管 部 门
|
|
|
推 荐 部 门
|
|
|
填 表 时 间
|
|
二○○七年 月 日
|
姓 名
|
|
出生年月
|
|
性 别
|
|
|||||
政治面貌
|
|
民 族
|
|
|||||||
最后学历(学位)
|
|
授予单位
|
|
授予时间
|
|
|||||
参加工作时间
|
|
高校教龄
|
|
|||||||
专业技术职务
|
|
行政职务
|
|
|||||||
固定电话
|
|
移动电话
|
|
|||||||
传 真
|
|
电子信箱
|
|
|||||||
联系地址、邮编
|
|
|||||||||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
|
|||||||||
学生评价情况
|
|
|||||||||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
||||||||||
起止时间
|
学习/工作单位
|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名称
|
起止时间
|
本人讲授
学 时
|
授课班级名称
|
总人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书情况
|
|||||||
名 称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
|
||||||
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
|
|
||||||
课 程 名 称
|
起止时间
|
学时
|
授课班级名称
|
|
|
|
|
|
|
|
|
|
|
|
|
|
|
|
|
(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经费(万元)
|
主持/参加
|
起止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
时 间
|
|
|
|
|
|
|
|
|
|
|
|
|
(限填省部级以上以及相当的奖励,并附奖励证书复印件,注明本人排名及时间、推广应用范围。)
|
|
|
科
研
简
况
|
|
|||||
汇
总
|
出版专著(译著等) 部。
|
|||||
获奖成果共 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项。
|
||||||
目前承担项目共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项,省部级项目 项。
|
||||||
近三年(2004-2006年)支配科研经费共 万元,年均 万元
|
||||||
最
有
代
表
性
的
成
果
|
序号
|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
署名
次序
|
||
1
|
|
|
|
|||
2
|
|
|
|
|||
3
|
|
|
|
|||
目
前
承
担
的
主
要
项
目
|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讫时间
|
科研
经费
|
本人承担工作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